蔣雅文過去多以露營的形式接觸戶外,「唯一能拿來說嘴的,只有數年前曾攀登富士山,以及參與過日本GO OUT CAMP的露營活動」蔣雅文與我們分享道。相信WILDER的讀者們之中,也有許多人因為露營而對山岳產生興趣,卻遲遲不敢跨進登山的領域吧!本次蔣雅文與 @wilder.crew 一同完成她初登百岳的里程碑,本篇除了紀錄她在旅程中的心境歷程(辛酸血淚),也希望能帶給登山初心者一些啟發!
▍初登百岳行前準備
身為登山新手,尚缺乏輕量化的登山裝備,本次選用55L公升的登山背包,僅攜帶備用衣服、防水外套、保暖中層、睡墊、睡袋、帳篷、餐具、爐具和食物等必需品,其他像是保養品跟藥物則利用小盒子收納,可以有效規劃收納與控制攜帶的數量。蔣雅文也因為擔心行李過重,本次僅攜帶泡麵與乾糧,「看到大家拿出鹹豬肉、牛排等等高級食材,燃起了我下次也想要嘗試進階野炊的決心!」她笑說。
▍ 戶外活動的隨身相機推薦
符合戶外活動輕鬆隨興的心情節奏,比起數位單眼,蔣雅文更偏好輕便且操作簡易的傻瓜底片機。本次行程選擇適合風景拍攝的微廣角全景模式底片機 Olympus mju zoom wide 80,使用體驗與成像效果都很不錯。
▍ 登山,是生活禪的實踐
提及蔣雅文對本次行程印象深刻的回憶,是第一晚在營地,當大家都熟睡時,夜貓子屬性的她卻毫無睡意,凌晨三點多在漆黑完全無光害的環境裡把頭探出了帳篷,向著天上滿天星星和月亮發呆了快一小時,當時有種整座山頭只有自己跟祂獨處的神聖 ,光是聽著風吹樹木的聲響就全身起雞皮疙瘩 。
前次的阿里山之旅,蔣雅文與WILDER走入山裡,感受茶道與鐵道的文化歷史,像是一場身處戶外體驗的表演或展覽;而今次負重登百岳,則藉由毅力、耐力和專注力,去達到一種身心靈的淨化跟鍛鍊。「比起登頂,其實我更享受身處山林中的身心狀態」,一步一步走著,這樣簡單重複的動作,就是身心修行的下手處;風聲、樹葉聲、腳步聲、呼吸聲,聲聲都是映照內心的鏡子,放空思緒並專注在腳下踏出的每一步,「一路堅持到完成一個段落會很有滿足感,就像是某種生活禪的實踐」蔣雅文說道。
▍ 本次的挑戰與下回登山目標
蔣雅文與我們分享,本次旅程最大的挑戰與教訓,即是她忽略了顛簸的路況,選擇了不合適的男用後背包。與身高不符合的後背包,在背負時無法貼合背部,缺乏穩定性之外,負重腰帶也無法固定在骨盤,為身高180公分以上設計的負重系統在她身上完全無法發揮效果,造成下山後肩膀疼痛持續數日。合身的裝備在登山是必要的,平時也可以安排鍛鍊上半身肌耐力的居家運動。而下回登山目標,移居花蓮多年她,希望之後能挑戰奇萊南華跟奇萊主北,以不同視角瞭解自己居住的土地。
山岳概況/
閂山海拔3168公尺,鈴鳴山海拔3272公尺
入園前置/
需申請入園證,但無入山的名額限制,相對容易前往
交通方式/
閂山與鈴鳴山登山口皆位於730林道11.7K柵欄處,建議從光果山莊安排接駁車前往
步道狀況/
路程相對平緩開闊,但需注意路途遍佈芒草、箭竹林與咬人貓,建議穿著長袖長褲,並佩戴帽子與眼鏡
水源位置/
步道24K處、25K山屋水桶
拍照景點/
16K廢棄SUZUKI檔車、18K處巨大倒木閂山之門
路線規劃/
此次同行都是懶廢團,原先的閂山鈴鳴經一致投票果斷把鈴鳴捨棄(?!),在24K林道紮營後隔天上閂山即回程,提醒閂山林道沿途景色有限,不要太過期待,但 @tmnt.wilder 的百岳西瓜依舊讓大家甜在心回家,給愛耍廢的你參考!
#WeAreWILDER , let’s get wilder.